伊州乐的“活化石————哈密木卡姆
时间:2014-01-02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cy
哈密木卡姆是流传在新疆东部哈密地区的一种历史悠久、篇幅宏大、结构完整的大型维吾尔音乐套曲。哈密木卡姆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来自中原、中亚及西亚的音乐艺术营养,在歌词、风格、结构等方面体现了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其文化空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流派。其中,哈密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密木卡姆是在古代伊州乐的基础上萌芽、生根,并吸收其他民族优秀音乐成分而更加丰富和完善。有学者认为,哈密木卡姆是伊州乐的活化石,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
哈密木卡姆与维吾尔木卡姆(主要指喀什木卡姆),不论在音乐结构上、唱腔上,还是在歌词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哈密木卡姆在曲调上,民间音乐成分较多,而喀什木卡姆虽然吸收了当地的民间音乐,但改编、创作的成分较多。
哈密木卡姆结构上的特色
维吾尔木卡姆是在疏勒乐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大型套曲,它继承和发展了疏勒乐中的歌曲、舞蹈和解曲的音乐形式(解曲常用于多段歌曲的结束部分,采用快速曲调形成独立的尾声),维吾尔木卡姆共有12乐章,每个乐章(套)由琼拉克曼、达斯坦和麦西来甫三部组成。琼拉克曼意为大曲,起板为自由节奏,音乐风格典雅、深沉。达斯坦意为叙事组曲,音乐抒情流畅,多为咏叹性。麦西来甫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形式。
哈密木卡姆歌词的特色
哈密木卡姆唱词都来源于哈密维吾尔族民间歌谣,这些歌谣、思想感情深厚,密切社会生活,群众性强,形式多样,容易上口。哈密维吾尔族民间歌谣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它反映了历史上苦难的哈密维吾尔族人民流离失所、悲愤忧伤的生动情景,以及大无畏的反抗精神。
哈密木卡姆不是某个时代的产物,也不是某个人的创作,而是哈密广大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整理、吸收、充实、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产物。
哈密木卡姆曲调的地方特色
哈密木卡姆每个乐章都有本地的方言、土语称谓,每首歌曲又都有各自的曲调和名称,乐章名称和曲调名称都与其内容相吻合的,这是与其他地区木卡姆极不相同的,也是哈密木卡姆的一大地方特色;哈密木卡姆每首曲调都有唱词,就连每一分章出现的欢快的麦西来甫和赛乃姆等套曲也是有歌词的,所以说哈密木卡姆从头到尾都是有唱词的,中间决不会有像喀什木卡姆那样出现的间奏曲或器乐曲。这又是哈密木卡姆的另一地方特色。
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正是为了打造今天的文化精品。然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当代维吾尔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哈密木卡姆的文化价值知之甚少,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哈密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维吾尔木卡姆
上一篇:颇具“绿洲文化特征”的多朗舞 返回频道页 下一篇:“布谷鸟翅膀的花”——艾德莱丝绸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