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 > 回族 > 突出贡献和重大事件
郑和下西洋
时间:2013-11-11 来源:传统文化网 作者:rjp
郑和下西洋,回族航海家郑和,7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先后到过亚非37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对人类历史来说可谓是前无来者,仅就航海船队得规模、装备的水平来说,半个多世纪...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农耕民族千百年对苍茫的大海始终怀着敬畏的心情,从古代传说精卫填海到徐福东渡、鉴真东渡足以证明古代人对大海的渴望,但当时对大海人们拥有更多的只是遗憾和畏惧!不过回族航海家郑和弥补了这一切,从1405年到1433年,七次下西洋,从此中华民族有了自己的海上英雄!今天我们就对这一壮举进行详细的介绍,来了解一下吧!
1405年(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辉煌,而缔造这一盛世的不仅有和秦皇、汉武、唐太宗齐名的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还有那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航海家、5000年中国文明史当中唯一一个具有海洋意识的伟人——郑和。
朝廷及外交政治背景
郑和首度下西洋之所以能成功,是由于朝廷内和儒家价值对立的派系成功合作的成果,这些派系包括:
1、商人游说团体,希望明朝海军力量为印度洋中国人经商提供支撑。
2、支持帝国主义游说团体,希望恢复元朝式的帝国侵略扩张,这和儒家以德服人的价值对立。
3、佛教游说团体,希望政府经费投入其他计划,而非落入反宗教或士大夫。
成就海上大业
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当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无人能及。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在中东方向最远曾达麦加,在非洲方向最远曾达莫桑比克的贝拉港[2],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洲。
七次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劳累过度过逝。
船队编制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历史意义
1、正面意义: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多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2、负面意义:郑和下西洋可以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但不能不计成本。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必然随之悄然结束。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回族航海家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里要说的是,抛下郑和下西洋或好或坏的影响,作为一次伟大航海活动,至少它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至少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海上英雄,至少我们可以在几百年的今天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看到雄伟壮观的宝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