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作为皇帝侍卫的 军事 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锦衣卫的官职等级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锦衣卫官职等级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 指挥佥事二人,正四品; 镇抚使二人,从四品; 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 副千户,从五品; 百户,正六品; 试百户,从六品; 总旗,正七品; 小旗,从七品。 下属有、校尉、力士,对外有参某某事、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 锦衣卫制服配置 锦衣卫高级官员有三种服饰: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 蟒袍 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穿蟒袍要戴玉带。蟒袍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明《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说:“蟒衣如像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 《明史·舆服志》:“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绣蟒于左右,系以鸾带。……次则飞鱼……。单蟒面皆斜向,坐蟒则正向,尤贵。又有膝襕者,亦如曳撒,上有蟒补,当膝处横织细云蟒,盖南郊及山陵扈从,便于乘马也。或召对燕见,君臣皆不用袍而用此。第蟒有五爪四爪之分,襕有红、黄之别耳。” 这段记载可知,蟒衣有单蟒,即绣两条行蟒纹于衣襟左右。有坐蟒,即除左右襟两条行蟒外,在前胸后背加正面坐蟒纹,这是尊贵的式样。至于曳撒是一种袍裙式服装,于前胸后背饰蟒纹外,另在袍裙当膝处饰横条式云蟒纹装饰,称为膝襕。 飞鱼服 飞鱼 《山海经》:“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御兵。”具有神话色彩。 《林邑国记》:“飞鱼身圆,长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蝉。”是一种龙头、有翼、鱼尾形的神话 动物 。 《明史·舆服志》:“嘉靖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张瓒对曰:‘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非蟒也’”。 飞鱼类蟒,亦有二角。所谓飞鱼纹,是作蟒形而加鱼鳍鱼尾为稍异,非真作飞鱼形。飞鱼纹,《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因能飞,所以一名飞鱼,头如龙,鱼身一角,服式为衣分上下二截相连,下有分幅,二旁有襞积。 飞鱼服是次于蟒袍的一种隆重服饰。至正德年间,如武弁自参(将)游(击)以下,都得飞鱼服。嘉靖、隆庆年年间,这种服饰也颂及六部大臣及出镇视师大帅等,有赏赐而服者。官员要有一定品级才允许着飞鱼服。 斗牛服 明朝赐予一品官员的官服,上绣虬属兽斗牛,故名。 清《渌水亭杂识》卷二:“ 明朝翰林官,五品多借三品服色,讲官破格有赐斗牛服者。” 《明史·舆服志三》:斗牛服与蟒服、飞鱼服,因服装的纹饰,都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内,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斗牛服是次于蟒服、飞鱼服的一种隆重服饰。 《晋书·张华传》:晋惠帝时,广武侯张华见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请通晓天文的雷焕去询问,雷焕说是丰城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就让雷焕为丰城令。焕到任,掘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乃一以送华,一以自佩。后张华被杀,剑忽不见。雷焕死后,其子持剑过延平津,船至江中,剑忽跃出,堕水。但见二龙蟠萦有文章,水泯警沸,于是失剑。 《天水冰山录》:着从严嵩家抄没的财产名录,其中有五爪云龙过肩妆花段(缎),各种颜色质料的蟒龙纹衣料。如蟒龙补、过肩蟒龙。蟒、蟒补、过肩蟒、过肩云蟒、百花蟒;斗牛、斗牛补、斗牛过肩、斗牛过肩补;飞鱼、飞鱼补、飞鱼过肩、飞鱼通袖等各式衣、圆领、袍、袄、女衣、女袍、女袄、女披风等成衣和织成衣料,即按照成衣款式的结构裁片排料而织制的服装匹料。明代斗牛服在北京南苑苇子坑明墓、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村明墓、广州郊区明墓均有实物发现。[2] 锦衣卫影响评价 由于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的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对他们干扰,因而使得锦衣卫可以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案,并直接呈送皇帝。所以,朝中官员多畏惧锦衣卫。但是,锦衣卫的刑讯范围只针对官员士大夫,所以一般不会审讯以及捉拿普通百姓。普通的百姓刑、民事案件只通过正常的司法进行处理。 洪武时期,因为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朱元璋下诏焚毁锦衣卫刑具,废除了他们的这项职能。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恢复了锦衣卫的所有权力,并有所加强。他设置了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直接逮捕和拷问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明宪宗成化年间又增铸了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专呈皇帝,毋须通过指挥使转达,使锦衣卫北镇抚司成为皇帝直辖的司法机构,权力达到极致。 负责侦察、缉捕的锦衣卫官校称为“缇骑”。由于权力缺乏限制,他们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 另外,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所以说,明之亡于厂卫,是间接引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西游记》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哪个官大?
感谢邀请总旗、千户、百户皆为明朝锦衣卫制度中的重要官职,它们都是锦衣卫执法时的下层机构,想要了解总旗、千户和百户,就需要先清楚明朝的锦衣卫制度。锦衣卫是明朝皇帝直属下的一个特务组织,它并非是专属官职,而是皇帝的秘密组织。锦衣卫组织主要负责对百官的监察和保护,其以搜集情报为主,执法行杀为辅,其由皇帝秘密统辖,根本不需要经过六部都察院的认可。锦衣卫最高执法官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依照明朝官爵的品级,都指挥使官居正三品。都指挥使之下,分别是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和镇抚使,指挥同知对都指挥使负责,指挥佥事对指挥同知负责,镇抚使对指挥佥事负责,一般来说,这三大职务都是以两人为次,遇到紧急情况,都指挥使才会增加名额。指挥同知依照品阶为从三品,指挥佥事为正四品,镇抚使为从四品。镇抚使之下,就是我们所要提到的千户、百总、总旗、小旗了,千户、百户之下设副千户、副百户,总旗之下为小旗,也就是说,总旗是锦衣卫制度下最低的一层官吏。千户对照镇抚使,为正五品官阶,副千总为从五品,百户为正六品官阶,副百户为从六品官阶,总旗为正七品,小旗则为从七品。镇抚使之下,千户、百户、总旗、小旗都没有人数上的规定。不管是都指挥使,还是千户、镇抚使、总旗,它们都是皇帝直属的秘密官员,因为该组织的特殊性,所以一般它也被视为是大明王朝的特务组织。明朝时,锦衣卫明察暗访,无所不在,其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朝廷上的某些官员也具有锦衣卫成员的身份。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太祖设置此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官员和百姓之间的言行举止。千户、副千户、百总、副百总皆为锦衣卫制度下的下层官吏,千总、副千总的月俸为十六石或十五石,百总为九石或十石,他们虽然都属于正六品之上的官员,但是在实际处理事务时,身份地位却要明显低于寻常的六品官员。锦衣卫毕竟不同于明朝的其它官吏,故而,其所谓品阶上的差别也是虚拟的。锦衣卫组织中,镇抚使以上算是高级官吏了,而副百总至千总则为中级官吏,至于总旗、小旗,就是锦衣卫组织的基层了。进入了副百总,锦衣卫成员才算真正进入了决策层,不过,基层组织成员很多,想要升职,更是难上加难。依照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的规定,锦衣卫统辖人数为五千人,其中,一个千总负责一千人,一个百总负责一百人,这当然是明朝初期的规定。事实上,明朝后期锦衣卫组织都没有按照这个规定执行,明朝中后期,锦衣卫组织不断膨胀,其成员一度达到了六万人多人。既有这样庞大的组织,所谓千总、副千总、百总、副百总也就缺乏了实际的效果。随着锦衣卫组织的扩大,明朝中后期千总、百总、总旗、小旗所管理的人数,也就更为混乱了。锦衣卫组织一开始只是对皇帝负责,不过,随着明朝中后期宦官权利的增强,锦衣卫也就实际成为了阉党利用的工具。明朝权宦魏忠贤掌权的时候,锦衣卫成员多听命于他,魏忠贤依靠锦衣卫成员,不断打击和威胁政敌,一度使得强盛的明朝走向了衰落。